西出函关
洛阳向函谷关而来。函谷关守吏尹喜平日里喜好道学,颇有些道根。老子来之前,尹喜观星象、望气,就看见一股紫气从东方冉冉而来,他于是推算出必有真人要来。当老子驾牛车过关时,尹喜认定老子就是那位真人,就挽留老子留下,希望老子在隐世前能给他们讲经说道,给后世留下著作。老子盛情难却,就给尹喜留下了史上有名的老子五千文,也就是后来著名的《道德经》。
春秋末年,老子骑一青牛,从化胡为佛
老子化胡,老子是道教中的至高神,被称为“太上老君”,万法总教主,是创立道家思想和哲学的大圣人,“老子化胡”早在战国之前就有这种说法,说老子西出函谷关,去外国分身作佛,教化胡人去了,正史也有相关的记载如《汉书》《皇朝实录》《高士传》《魏略》《濑乡记》《范蔚宗书》《艺文志》《北史西域传》《周隋》《云南行记》等众多书籍记载,佛经《浮屠经》等,甚至其他宗教门派的书籍《武术汇宗》都一致的记载。从历史的角度看,当年佛教从印度西来,在文化上极度自信的中国人很少相信外来佛教,印度西来的佛教徒为了更好的让中国人接受佛教,在中国传教时自己说出“老子化胡”,教化胡人。道教认为这是事实,后道教徒写了《老子化胡经》。道教曾经对佛教的传播起了巨大的帮助作用,双方达成共识。 [22] 例如“老子化胡” ,早期的化胡说对佛教的广泛传播利多弊少。索安在《西方道教研究史》中说“完全友好的化胡说抬高了佛陀的地位” 。因而有必要重新看待化胡经说的历史作用 。至少在唐代 ,“化胡经说”还一度成为皇家(武则天)都认可的重要意识形态之一。中国三教合一局面的形成也与此有关。 [23-24] 蜀郡西游日,函谷东别时,群胡皆稽首,大道复开基。 [25]
老君八十一化
第一化,起无始。太上老君,生于无始,起乎无因,为万道之先,元气之祖,混沌之祖宗,天地之父母,阴阳之主宰。鸿洞演律于无光象声色微始之中,虚无为道,自然为性,自然而然。 第二化,显真身。太上于太空之中瑞气凝真,强为之容,或示仙姿及肉身,不可测度,自然周口成像。 第三化,尊宗室。万物不可无师也,太上师太道君,君师元始天尊也。 第四化,历劫运。劫为天地阴阳万物之数,水火漂焚,三清之下,九地之内,流为五劫,周而复始。太上混合之数。 第五化,开天地。太上老君乃混元之祖宗,天地之父母,故能分布清浊,开辟天地乾坤之位也。 第六化,隐玄灵。太上老君于庚寅岁九月三日沃鬻帛,天北玄王国天罡玄灵圣母之月台。 第七化,授玉图。太上老君上皇元年,西河遇元始天尊,老君稽首,授天书玉字二十四图。 第八化,变真文。太上老君龙汉元年,以五方真气结成宝宇云禀之形,飞走五国三稽首怖。 第九化,垂经教。太上中皇年为宝经符图五诀,龙汉年洞真经,赤明年洞元经,开皇年洞神经。 第十化,传五公。太上中皇之后,于河口传十三虚无,圣人行于五公术。 第十一化,赞元阳。太上伏羲清浊元年,说元阳、画八卦、造书典、制嫁娶、叙人伦。 第十二化,置陶冶。太上祝融时,天汉元年,说按摩通精经,融钻木出火,陶冶为器。 第十三化,教稼穑。太上神农清汉元年,说太乙元精经,在播百谷和诸药救疾,号大成子。 第十四化,始器用。太上伏羲后,制礼乐、衣冠,宫室、舟车、棺椁、孤矢,书契,牛马、杵臼为市岚立狱。 第十五化,住崆峒。太上黄帝时,号广成子,居住崆峒山。帝问道,答曰:昏昏然然,无视无听,抱神以静。正帝问广成子矣。 第十六化,为帝师。太上在少吴、颛顼、帝喾、唐尧、虞舜、夏禹、殷汤皆有所授之经,为帝师。 第十七化,授隐文。太上少吴时,降蜀嵩山左巨石上,神光明映太玄玉女看长生之道,感太上,以八隐授之。 第十八化,诞圣日。太上以殷十八王阳甲庚申,旨妙玉女昼寝梦吞日精,有孕八十一年,武丁庚辰二月十五日攀奢树,剖右腹而生。 第十九化,为柱史。太上周文王时,号变邑子,在岐山拜为守藏史,作赤精经。容商时,作璇玑经,授周公,成康时,复为柱下史。 第二十化,弃周爵。太上历周成康之世,免退规亳。昭王时,见黑气侵祥八天,文授王不信,后有腰船之难。 第二十一化,过函关。太上至函关,周大夫尹喜为关令侯,上曰:汝知?喜曰:去冬天理星西行,融风三至。 第二十二化,试徐甲。太上谓徐甲函谷牧牛,吉祥草化女,口甲感上,值为白骨,喜稽首即活。 第二十三化,训尹喜。太上遇尹喜,邀驾终南山,故太上乃授喜道德经,一言大丹设节解之要。 第二十四化,升太微。太上以昭王二十六年,欲升天,告尹喜,千日之后往城都青羊肆寻,吾坐云华升天。- 第二十五化,会青羊。太上降蜀,记口李氏家,尹喜至市,见人牵青羊,喜解此是所约,随至地踊王局,太上化白金身上坐。 第二十六化,游诸天。太上尹喜朝元始至天宫,见天帝乘九灵舆七之盖搔魔,即迎太上,求问至道。 第二十七化,人厕宾。太上至厕宾国窟山,胡王出猎,见虹霓儿贯日,问是何人?答曰:修道之人。王曰:大道弥隆宜奉焉。 第二十八化,化王子。太上会所王子七人拜曰:我生边境,幸遇圣人,乞教存安之道。 答曰:宜修三顺六微内保外,王子奉行。 第二十九化,集诸圣。胡王再问,前说深奥,今欲得法。太上曰:佛语中食台十万六通神人来而不已,仓库空米。. 第三十化,说金光。胡王曰:我仓库将倾,岂是有道人耶,必是鬼魅,若不早图,恐弥损害,积薪焚之,太上身放光明,说金光明经。 第三十一化,起青莲。胡王以大镬煮三日三夜,太上汤中涌出,坐莲花,说莲华经,避免汤火灾。 第三十二化,捧神龙。胡王遂令水,太上逊水中而不溺,龙神捧水上,说涅架经,避水灾。 第三十三化,演剑戟。太上变化无穷,胡王借剑戟伐,太上金身口光口历八冲,胡王收地作札,伏道归教。 第三十四化,说浮屠。太上令尹喜化佛,说四十二章经,遣飞天神王剃须发、掌赭衣、作浮屠之教。 第三十五化,劫大山。太上至月支国,有邪师令劫大山,王请太上以九节杖拨椰,如人弃一把。太上不奉,耶人师归太上为弟子。 第三十六化,降外道。太上老君俱隆罗舍提婆城,坐□狮子与诸仙降九十六种邪道,不使冥死鬼神流布世间。 第三十七化,藏日月。太上于迦夷国,王好杀不信陵犯,太上左手把日,右手把月,藏于头中,天地冥味,国人恐怖。 第三十八化,游于阗。太上于于阗国,王迎南渠山教汝□不知罪福,饮酒杀生,令尹喜化作金人,身长丈六,从空而降,为汝之师。 第三十九化,留神钵。太上告诸众神,吾有神钵,得法开天,神人以钵置空中,其获此名钵,灵罗一满,灾清道静,若轻□睹不见。 第四十化,化诸国。太上身放九色神光,照见西方八十余国王及妇人,集听法禁,致令尹喜为佛,身放金光,西东而座,诸国授教。 第四十一化,到太上。太上于慈领降毒龙毕,至天竺国耆阇山,独树下化,至座与王说浮屠戒律,度丧门,立佛法。 第四十二化,入摩竭。太上入摩竭国,现□□希有像,手执空壶化王,立浮屠教,名清净佛,号摩尼,令彼刹婆罗门寺奉行。 第四十三化,舍卫国。太上于舍卫国,自化作佛,游至西域番邦胡地舍卫国,从空坠下番王金殿莫能识认,议名曰佛,座七宝座,王臣达佛瞻仰,身长千万丈,遍满虚空。 第四十四化,赐丹方。杜冲子玄逸,学道祁真,静神守一,感展真人,降九华丹方,告曰:太上于东海八亭山集真地官举子,故敕我仙方。 第四十五化,弘释教。太上欲弘浮屠教说法,周庄王九年,命令烦厄金之丹精,骑白象,礼托天竺摩耶夫人,释迦于周庄王九年甲午四月八日夜子时生。 第四十六化,授贞经。太上于楼观授道士宋纶□中景道通□真经,景王时,遣仙官迎为太清真人,下司中六书奉山神仙之录。 第四十七化,叹犹龙。孔子与南宫敬叔见太上,谓弟子曰:鸟鱼兽吾知其飞游走,可为射纶缚,至于龙不能知,其乘风云而上天,吾见老子犹龙也。 第四十八化,扬圣德。商大宰问于孔子曰:丘圣□,曰博学。间三王善任智勇五常,善任仁义。宰曰:孰□圣欤,子曰:西方有圣人焉,不治不乱,此圣德老君。 第四十九化,改四真。太上之道,经身立国,四真奉兮。莫违不□□百代宗兮。摩改四真者,庄周,列御寇,庚桑楚曰辛研,乃太上弟子也。 第五十化,教卫生。南萦赴见庚桑子曰:□蜂不能化藿,蝎起不能伏鸡,鸽卵鲁鸡能之,吾材不足化子,胡不见老子□□□□,七日七夜至老子问道,教卫生经。 第五十一化,训阳子。太上游秦梁,遇道教南沛阳子,不答,至舍款巾栉脱履户外,问其过,老子曰,惟即而盱□而谁太白辱盛德,阳子变容问命。 第五十二化,天地教。太上居景宝山,与五老帝君,谈天地数,撰集经书,墨汁汲尽,有浮提国二神人刳心沥血代墨汁。 第五十三化,敕沈羲。沈羲学道问赦王,时路逢三仙官,驾青龙车,白鹿车,白虎车。从者告曰:太上遣吾持节白玉版青玉字,授羲升天。 第五十四化,释道德。汉文帝遣使问道,太上曰:尊道贵德,非可遥问。帝曰:普天下莫非王土,子惟有道,朕民也。附掌跃升半空,何民?此帝悟,授道德。 第五十五化,授道像。汉武帝好道,遣东方朔太始之年见青禽。帝问朔曰,王母使暮不降,母赐不死药,帝曰,银像五躯,乃太上像,又桃五枚赐帝。 第五十六化,游琅瑘。太上于汉成帝时,下游琅瑘曲阳泉,授于吉太平经一千七百卷。后汉章帝时,复降吉一百八十岁,受戒律一百八十条。 第五十七化,校薄书。太上于汉安帝永初三年,降大山,召江夏吏刘图校订天下薄籍,天堂地狱罪恶报应除罪,悔过文。 第五十八化,传正一。张天师者道陵,汉安二年,有二使言道,太上诏道陵应仙道,魔鬼害人,吾斩邪剑□功垂职正一月成之□□。 第五十九化,说丹经。太上乘白鹿,汉桓帝永寿元年正月七日,于成都大灵玉女修丹所涌王局,与天师说北斗经,后说南斗经。 第六十化,教飞升。太上于玄古三师,降汉洲万安山,授李真多飞升之通真。多乃李八百之妹也。 第六十一化,授三洞。太上与太极真人,于汉灵帝光和二年正月七日,降天目山,授洞玄灵大洞真经及上清斋法。 第六十二化,拯民灾。道士暮居马迹山,晋乱,遂飞禀告,感太上,西北来降,语暮曰:子□五刑以神□□□咒二经可拯民灾。 第六十三化,授神丹。王岩冲,琅瑘人,常济物,一旦异人来家,曰,早乐仙道,太上令我授于神丹,忽见云鹤满室,迎即升天。 第六十四化,封寇谦。魏神瑞二年,嵩山寇谦有神人曰:太上授谦新科经戒符箴仙晃天衣,太武闻道,改年号太平真君元年。 第六十五化,建安化。太上唐武德二年,降晋州浮山县羊角山,语吉善行曰:唐天子今得圣□理,社稷延长,宜于长安,□化宫,言讫升天。 第六十六化,毗摩城。太上于于阗国毗摩城伽蓝乃化胡成佛,所有石幢罗汉卢旗所造铭,东方圣人号是老君,化我国作佛,其铭尚在。 第六十七化,光醮坛。龙朔二年,今道士郭行真北邙观设醮,太上观于殿上,又仪凤四年,遣道士郑玄隐醮垂观。 第六十八化,黄天原。文明元年,道士邬玄崇同县令黄天原敕赍香,太上果至,曰,吾是汝之祖,言毕升天。 第六十九化,新兴寺。太上于唐开元十七年四月十五日,蜀州新津县新兴尼寺,佛殿柱上现太上圣像,奉诏迎柱于大同殿供奉。 第七十化,彰灵宝。太上坐白马,于开元二十九年参军日,同秀于丹凤门,曰,西与尹喜入流沙藏金匮,函关穿□□有天□□符。 第七十一化,应帝梦。太上于唐天宝元年,帝梦喜在城西与汝相见,帝差道士萧元裕录至山谷,白光下玉像三尺,迎兴庆宫。 第七十二化,传丹诀。唐明王妹天宝公主,投龙中条山雷公洞,忽有青衣曰·太上降授公主丹诀。 第七十三化,观朝元。唐天宝五年冬帝驾幸华清宫,见骊山祥云,拥太上于朝元阁上,帝与内人赡谒良久,隐。诏为降圣阁。 第七十四化,颁流霞。临津县女冠王清进好道,一日青衣降曰:太上为汝宿禀仙骨,诏上王京赐玉杯霞浆,饮之升天。 第七十五化,刻三泉。太上于唐天宝五年,现于汉中石三泉黑水之侧,帝以礼竭,遂令刻石于所现处。 第七十六化,云龙岩。太上于萧宗至德二年,现于龙岩,真像通天至地,白衣,左手垂,右手执玉明扇,众瞻礼良久乃现。 第七十七化,居玉堂。太上□金母于梁州金泉杲山,授女官谢自然法录,然升天。后语刺史李坚曰,天上玉堂太上居,人间三辅朝拜焉,言讫升天。 第七十八化,明崖壁。唐文宗开成二年,阆州嘉陵江崖壁光起,石上现太上像,刺史高元裕刻于石,每祈紫云上浮。 第七十九化,殄庞勋。唐懿宗时,徐州寇庞勋,焚太清宫,见太上自宫而南,须臾,黑雾遍野,群寇迷路,自杀溺水而死。 第八十化,传古砖。唐僖宗中和二年,宗室李特立与道士李无为,玄中观设醮,见红穿地得宝砖,上有古篆六字,方二寸:太上平,中和灾。 第八十一化,起相光。绍圣五年,亳州太清宫道士张景元寺夜朝礼,见太上眉间起光,入洞霄宫,先天圣母殿左右烂红霞,二更散西北。 |
后世纪念
编辑老君殿
太上老君既然是道教尊神,肯定受到道家的崇奉,与此同时也得到中国民间的供奉,老子生於公元前1301年农历二月十五日,则是太上老君的诞辰,许多道家学者都来到河南鹿邑县东关的太上老君台来朝拜。
骊山老君殿
道教宫观。在陕西省临潼县城南的骊山西绣岭第三峰上 。 原为唐代华清宫之长生殿所在地,相传唐玄宗曾两次在此遇见太上老君降临,故称之为“降圣阁”、“朝元阁”。后殿内供奉太上老君,故名老君殿,昔时殿内所奉太上老君白玉雕像,造型细腻,刀法简练,神态逼真,栩栩如生,为唐代西域著名雕塑家元兄迦之作,今珍藏于陕西省博物馆内,殿内现供太上老君塑像,为近代所塑立。殿内窗明几净,环境清幽,殿外景色秀美,风光迷人。为陕西省重点道教开放宫观。
巍宝山老君殿
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境内的巍宝山前山。又名清微观、清霞观。相传其址为太上老君点化南诏王细奴逻之地,创建年代不详,初为南诏祭祀太上老君之所,清代康熙二十二年(1683),湖北武当山全真道士沈妙章建此大殿,殿内原供太上老君铜铸像,现改为泥塑像,白鬓胡须,神态自若,右手握羽毛扇,左陪祀郭天师,右陪祀张天师,上悬“大赤天宫”、“青霞再现”二匾额;殿左右房舍为道士食宿之所,左侧舍额悬“片石含青”匾,内藏《青霞观山场地界碑记》石碑一通,殿后有“老君打坐石”等名胜。
道教庙宇。在云南省奉祀活动
道教宫观中的三清殿,都有太上老君之神像或神位。其神像常作一白须白发老翁,手执羽扇,居元始天尊之右侧位。在道教大型斋醮礼仪中,也均设有太上老君的神位,亦居元始天尊之右侧位。太上老君,即道德天尊之神诞日为农历二月十五日。道教以太上老君为教祖,是日大多举行祝诞聚会或祈福延寿道场。
道经记载
编辑《太平广记》 引 《神仙传》:“老子者, 名重耳, 字伯阳。……或云上三皇时为玄中大法师, 下三皇时为金阙帝君, 伏羲时为郁华子, 神农时为九灵老子, 祝融时为广寿子, 黄帝时为广成子, 颛顼时为赤精子,帝喾时为录图子, 尧时为务成子, 舜时为尹寿子, 夏禹时为真行子, 殷汤时为锡则子, 文王时为文邑先生,一云守藏史。 ”
东晋《天尊老君名号历劫经略》:“老君至开冥贤劫之时,托生扶桑太常玉帝天宫,以法授扶桑太帝,号曰无极太上大道君,亦号曰最上至真正一真人,亦号曰无上虚皇元始天尊。在元阳之上,则无极上上清微天中高上虚皇道君也。于是放身清凉,神光明朗,照大幽之中。”
东晋《上清高上金元羽章玉清隐书》、唐 《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》、唐《混元圣纪》: “后圣九玄金阙帝君, 下为周师, 改号为老子。”
东晋《上清后圣道君列纪》 的记载:“上清金阙后圣帝君李诸弘元。一讳玄水, 字子光, 一字山渊, 盖地皇之胄, 玄帝时人。上和七年岁在丙子三月直合日, 始育于北国天刚山下李氏之家, 母先梦玄云日月缠其形,乃感而怀焉, 浴之亦有群龙吐水于盥器中。”
东晋南北《道教义枢》引《正一盟威经》云:“太上道君,以形申教,是谓师宝;以气应感,是谓道宝;妙文示法,是谓经宝。教学品云:一天之下,一人成太上,故法王不得有二,化主秪在一。故以道君正当道宝也,斯则皇上之谓。诞洪氏之胞入於宝珠,证成圆果,以此身智为道宝体。师宝者,初发道意,极九圣,初心三宝真圣,五人行法,此之身智为师宝体。其有神通分应,亦随本分,摄属师宝。”宋代丞相洪适家谱《大演洪氏繁衍脉络》亦记载道经有老子寄胎洪氏之谓。而安徽婺源轮溪《敦煌郡洪氏通宗谱》卷一洪范《敦煌共洪氏世系传》则云: “周厉王末,共伯和摄天子事,诸侯多往依之。和遂弃国而隐,访道于洪崖,炼鼎共山之首。后有共氏女获遗丹,吞之,孕而生老君焉。故《太行经》云: ‘老子托胎洪氏。’谓鸿蒙结气始于洪崖也。”
北齐《魏书·释老志》:“道家之原,出于老子。其自言也,先天地生,以资万类。上处玉京,为神王之宗;下在紫微,为飞仙之主。千变万化,有德不德,随感应物,厥迹无常。……其为教也,咸蠲去邪累,澡雪心神,积行树功,累德增善,乃至白日升天,长生世上。……其书多有禁秘,非其徒也,不得辄观。”
唐 杜光庭 《道德真经广圣义》 中言老君 “当生之时, 三日出于东方九龙吐水, 以浴真性, 因李谷而姓, 名玄元, 字子光, 乃高上之胄, 玉皇之胤, 位为长生大主, 太平正真太一君金阙后圣九玄帝君。”
宋-陈伀集疏《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》,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变化之身,托生于大罗境上无欲天宫,净乐国王善胜皇后之子。皇后梦而吞日,觉而怀孕,经一十四月及四百余辰,降诞于王宫。后既长成,遂舍家辞父母,入武当山修道,历四十二年功成果满,白日升天。玉皇有诏,封为太玄,镇于北方。
《云笈七签》云,“老子者,老君也,此即道之身也。元气之祖宗,天地之根本也。夫大道元妙出于自然,生于无生,先于无先,挺于空洞,陶育乾坤。号曰无上正真之道,神奇微远不可得名。故曰:吾生于无形之先,起乎太初之前,长乎太始之端,行乎太素之元。浮游出虚,出入杳冥。观混沌之未判,视清浊之未分,步宇宙之旷野,历品物之族群。夫老君者,乃元气道真,造化自然者也”。
老君常于诸天显化,讲经传法度人无量,据《玄妙内篇经》云:宛利城境有天首山,山有七宝、九宝九万层台。老君化其台中。有九色光明,彻照诸天地及诸世间。